鑄造特別是使用感應熔化設備的鑄造一般使用某種類型的非接觸性紅外輻射熱電偶或高溫計作為金屬溫度測量的主要或次要手段。使用常規(guī)高溫計的人們或許并不了解他們所作測量的潛在誤差來源,只是簡單地注意儀器的“精度”技術條件,因而常常受到誤導。這些精度技術條件只是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中的理想目標。真實世界中的一些情況會導致令人驚奇的高測量誤差值,它們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述各項:
1、未知/變化中的發(fā)射率—多種合金、擾動效應、溫度和波長的依賴性以及加工過程中成分的變化等,所有這些都對發(fā)射率的不可預見性起著作用。
2、蒸汽發(fā)射:對高壓熔化(接近和在大氣壓以上)而言,熔池或坩堝中溢出的氣體會增加或減少熱輻射,因此造成誤差。
3、觀察孔障礙:對多數(shù)儀器而言,信號的任何減弱都會造成溫度指示值的下降;觀察窗上的污物影響多數(shù)高溫計的精度。
4、觀察窗玻璃材料:不是所有玻璃都具有同樣的透射性能;有的是“灰”色的,而另外一些玻璃的透射性則隨波長而發(fā)生變化。這會讓常規(guī)高溫計失靈。
5、校驗:行業(yè)標準是每年校驗一次,但是,儀器的漂移和失效有自己的日程,理想的做法是對工廠使用的所有光學元件都進行校驗(觀察玻璃或觀察鏡)。
6、儀器校準:通過透鏡瞄準要求兩個光學路程準確重疊,這會影響所有等級的常規(guī)高溫計。
這些困難是光學溫度測量所特有的困難。同時,還有與工藝相關的困難,這使得任何類型儀器儀表的溫度測量變得復雜化了,包括:
1、工藝變量的可接受范圍:除非整個熔化爐都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通常情況下,這是不現(xiàn)實的),否則,在澆鑄過程中,溫度會有一個范圍,很重要的是,這個溫度范圍能產(chǎn)品的。
2、信號處理能力:測量儀器與控制設備之間的每個模擬打到數(shù)字或數(shù)字到模擬轉換都是潛在誤差源,寬廣的模擬范圍導致度的缺乏。
3、熔化技術:不良熔化技術會導致高蒸汽壓力元素過渡沸騰、熔池表面產(chǎn)生擾動或形成反應產(chǎn)品,所有這些都會造成常規(guī)高溫計的誤差。
4、鑄錠、坩堝、線圈間的匹配:對于熔化周期特性而言,熔化系統(tǒng)的這三個組分都是重要的。匹配不當會造成熔化緩慢和不均勻、局部過熱或濺射。上述這些也都是常規(guī)高溫計誤差的來源。
澆注時鑄件在鑄型中所處的位置影響鑄件質量、尺寸精度、造型工藝難度。
澆注位置的選擇原則:
1.鑄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加工面朝下或位于側面:澆注時,金屬液中得氣體、熔渣及鑄型中得砂粒會上浮,有可能使鑄件的上部出現(xiàn)氣孔、夾渣、砂眼等缺陷,而鑄件下部出現(xiàn)缺陷的可能性下,組織較致密。
a.機床床身的澆注位置,應將導軌面朝下,以該重要工作面的質量。其圓周面的質量要求較高,采用立澆方案,可使圓周面處于側面,質量均勻一致。
2.鑄件的大平面朝下或傾斜澆注:由于澆注時熾熱的金屬液對鑄型的上部有強烈的熱輻射,引起頂面砂型膨脹拱起甚至開裂,使大平面出現(xiàn)夾砂、砂眼等缺陷。大平面朝下或采用傾斜澆注的方法可避免大平面的生產(chǎn)鑄造缺陷。
3.鑄件的薄壁朝下、側立或傾斜:為防止鑄件的薄壁部位產(chǎn)生冷隔、澆不到缺陷,應將面積較大的薄壁置于鑄件的下部,或使其處于側壁或傾斜位置。
4.鑄件的厚大部分應放在頂部或在分型面的側面主要目的是便于在厚處安放冒口進行補縮。
鑄件表面質量內容分析如下:
1.鑄件表面粗糙度應符合GB6060.1鑄造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的規(guī)定。
2.鑄件需拋光加工的表面按GB6060.4的規(guī)定執(zhí)行。
3.鑄件需噴丸,噴砂加工的表面按GB6060.5的規(guī)定執(zhí)行。
4.鑄件不允許有裂紋,欠鑄,疏松,氣泡和任何穿透性缺陷。
5.鑄件不允許有擦傷,凹陷,缺肉和網(wǎng)狀毛刺等腰三角形缺陷。
6.鑄件的澆口,飛邊,溢流口,隔皮等應清理干凈,但允許留有痕跡。
7.螺紋孔內起始旋入四個牙距之內不允許有缺陷。
8.在不影響鑄件使用的條件下,當征得需方同意,供方可以對鑄件進行浸滲和修補(如焊補,變形校整等)處理,經(jīng)修補處理后的壓鑄件應做相應的質量檢驗。
9.鑄件內表面表面粗糙度為:25μm。
10.鑄件非加工表面及加工后表面。